土壤修復簡介
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轉移、吸收、降主要技術原理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從根本上說,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原理可包括為:(1)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或同土壤的結合方式,降低其在環境中的可遷移性與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濃度。
據有代表性的有: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油田土壤污染治理、礦區土壤修復等。
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采用對重金屬污染區地塊進行土壤客土置換+安全填埋+植物修復的工藝技術。
清理的廢渣及污染土壤全部送至處理中心臨時堆場,分廢渣、污染土壤批次送入處理中心,調整水分含量,并向廢渣及污染土壤中投加復合螯合劑,進行攪拌,使廢渣及污染土壤中重金屬離子轉化成為可長期穩定存在的鍵合晶狀體,達到修復目的。
穩定化處理后的廢礦渣及污染土壤,運至安全填埋場,在作業面上傾倒,推平并壓實。廢礦渣及污染土壤處理完畢后進行封庫,上部進行覆蓋、綠化,恢復植被。
工藝流程簡圖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