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治理簡介
開展流域治理建設,就是在確保流域內經濟發 展的基礎上,凈化水源、美化環境、建設富裕的新農村,增 強群眾的環保意識,擴大水土保持社會影響力。構筑 “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實施污水、 垃圾、廁所、環境、河道同步治理;治理后的河道、 溝道綠草茵茵, 實現 “有水則清, 無水則綠”的美好人居環境。 實施內容: 河底清淤、河堤護坡及防護、植被恢復、水體治理。 主要技術: 高效生物菌種法、人工濕地法、生態浮島法、定點增氧法等。 保護水源 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在實施過程中以水源為中心,構筑 “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實施污水、 垃圾、廁所、環境、河道同步治理。有效地防止面源污染物 進入水體,保護水源,凈化水質。 美化環境 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中,要采取綜合措施,通過加強 植被建設,建立垃圾點、推廣沼氣等方式,改變過去水土流 失、生活垃圾亂堆、臟水亂流的現象,使村莊整潔干凈。治 理后的河道、 溝道應綠草茵茵, 實現 “有水則清, 無水則綠” 的美好人居環境。 增加群眾環境意識 通過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 實現景觀優美、 自然和諧、 衛生清潔、人居舒適,促進流域內文明和進步,使整個流域 內煥然一新。要使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舒適優美潔凈的人居環境,增強群眾珍惜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人們保護 水源,共同維護生態環境清潔的意識,形成全社會參與水土保持、保護環境的氛圍。
增強水土保持的社會影響力
通過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給人們提供優美的人居環 境和清潔的水源,發揮小流域多功能建設目標,使人們親身 感受通過清潔小流域治理帶來的舒適環境,從而提升水土保 持社會影響力。